小学家教
家委会成员的孩子会被特别照顾吗?
家委会成员的孩子会被特别照顾吗?
2012年,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力主推动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文件指出,家长委员会可以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
而在杭州,家委会的出现要远远早于这份文件。早在1986年,浙大附小(现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总校))就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这么多年下来,家委会在协助学校各项工作方面,作用也越来越大。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家委会最重要的作用应该是参与学校办学管理与监督,包括所有与学生权益相关事务的决策,以及监督学校公开办学信息,保障卫生、安全等。
事关孩子,就有家委会的影子
“热诚欢迎各位热心孩子教育活动和班级管理的家长参与,我们将在家长会时举行一次家委会竞选演讲,推选组成代表我们班级家长的班级家委会。”
这是求是教育集团浙大附小一张欢迎家长参与家委会通知单中的最后一段话,从中可以看出两点:学校欢迎什么样的家长——要热心孩子教育活动和班级管理的;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加入——要竞选演讲。
算起来,从1986年至今,家委会在求是教育集团已有超30年的历史,机构也越来越健全,设科教委员会(帮助家长交流沟通孩子学习教育问题)、综合委员会(协助班级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亲情委员会(关心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维权委员会(沟通学校、教师,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等分会组织。在该集团今年9月召开的2017学年第一学期校级家委会会议上,强调家委会是家校联系沟通的“粘合剂”;师生和谐相处的“润滑油”;促进学校发展的“助推器”;提升学校品牌的“宣传队”。
谈及家委会能否真正参与学校管理,副总校长葛宝根讲了今年暑假浙大附小铺设塑胶跑道的事。“塑胶跑道是家长特别关心的事,有没有毒,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等,其实作为学校方也更关注,所以整个工程,从招标到施工,我们请家委会派代表全程参与相关监管工作。在工地现场,家委会代表可随机抽检所用材料是否环保等。”最终,该工程顺利完结。
葛宝根坦言,在事关学生权益相关事务尤其是涉及到环保等问题的校园工程上,一定不能少了家委会成员的身影,有了家委会的参与,事情会更容易解决。此外,家委会在学校上下学时的交通护校方面,以及学校开办特色社团中,都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老师说孩子要获得认可还是要靠自身
在采访中,有多位家长表示,参加家委会的热情一般都是在孩子一年级刚入学时,大家貌似争相加入,而到了三四年级,就会出现一个有点尴尬的场面,有家长开始因种种原因退出。有一位妈妈表示,她们班级到四年级时,就无奈按孩子学号轮流安排家长承担一些家委会的事了。
这位妈妈称,刚入学到一个新环境,如小学一年级或初中一年级,家长都希望能给老师个好印象,所以竞争再激烈也不足为奇。
那老师是否会对家委会成员的孩子另眼相待呢?记者问了两位班主任老师,一位是在一所民办小学的余老师,“客观来说,想加入家委会的家长都是比较关注孩子教育的,他们的孩子相对也比较优秀。家长为班级做了很多事,作为班主任是很感谢的。人之常情,我承认我会稍微注意下他们的孩子,但是也谈不上多照顾,毕竟班主任的眼睛要盯班上所有孩子。”
另一位是一公办小学的尹老师,“特别照顾怎么界定呢,有时老师一个微笑,或许在孩子眼中就是一个莫大的礼物。”
两位老师都指出,一个孩子在学校中,不管是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最终靠的还是其个人能力。
莫让家委会变了味儿
前段时间,几张家长竞选学校家委会的截图刷爆朋友圈。常青藤名校、知名企业“白骨精”、过亿资金的雄厚财力……一个个笼罩在“竞选者”头上的光环让旁观者自叹弗如。现象背后是部分学校家委会功能出现异化,变了味儿,走了样。
建立学校家委会的初衷是发挥家长作用,促进家校合作,优化育人环境。《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明确:家委会的基本职责是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其第二条指出,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开展校外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和志愿服务。
然而,现实中,部分学校在设立家委会时,过分强调发挥家长资源优势,希望加以利用为学校谋实惠,而忽略了家委会的全面功能;同时,家长们也希望借家委会为自家孩子挣“印象分”,把家委会片面地当成学校和老师的“传声筒”“钻石临时工”,最终让家委会功能走了样。
家长委员会竞选出现的“名利秀”一幕表明,“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往往公私难分,经常会牵扯公职和公权力,这就很可能导致家委会以公谋私的风险。有些学校对此没有警醒,反而沉默鼓励。只有学校和家长都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份利“公”心,在教育互动中各自扮演好角色,学校家委会才能发挥好应有的作用,让校园风气更纯净。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