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
别把孩子的呼噜当“甜睡”
别把孩子的呼噜当“甜睡”
小朋友睡觉打呼噜,是不是听着感觉“睡得可真香呀”?但先别着急羡慕,有些呼噜背后却是潜在的健康隐患。
省流版
1.小朋友打呼不一定是睡得香,可能是气道受阻“警报”!
2.长期大声打鼾、呼吸暂停,需警惕睡眠呼吸暂停(OSA)。
3.OSA(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会影响孩子发育、认知和行为,及早干预是关键。
为什么小朋友也会打呼噜?
呼噜,是睡觉时呼吸气流通过上呼吸道,震动了松弛的软组织(如软腭、悬雍垂等)。白天清醒时,肌肉能撑开呼吸道,所以安静无声。而进入深度睡眠后,肌肉放松,气道变得松弛且相对狭窄,气流一通过,就容易“抖”出呼噜声。
小朋友打呼噜的常见原因包括:
腺样体/扁桃体肥大:这两个淋巴组织位于鼻咽和口咽处,如果反复炎症或增生肥大,就会像“路障”一样阻塞气道。呼吸道炎症: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或呼吸道感染,导致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呼吸阻UpUp。
肥胖:肉肉多了,咽部气道容易变窄、塌陷。
颅面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下颌后缩(小下巴)等,天生结构导致的气道狭窄。
打呼噜≠睡得香
如果孩子只是偶尔的打呼噜(比如感冒),无需过度担心。但如果长期频繁地打,尤其是伴随以下情况,则有可能与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有关。
干扰夜间生长激素分泌,导致生长发育放缓。
影响认知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及学习困难。
行为上易出现情绪波动、多动或其他异常行为。
需不需要去看医生?
如果孩子的呼噜声轻微,偶尔出现,可以用调整生活方式的方法进行改善,比如调整睡姿(用侧卧代替仰卧)、规律运动、减轻体重(特别是肥胖儿童)、保证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等。但如果出现以下信号,建议及时去儿科或耳鼻喉科做进一步检查:
高频大声打鼾:每周≥3晚,呼声响亮且不规律。
呼吸暂停:观察到呼吸暂停(憋气)、明显张口呼吸、呼吸费力、反复醒来等。
白天状态差:早晨起床困难、头痛或喉咙痛、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成绩下降、情绪行为异常等。
面容改变:长期口呼吸可能导致的“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颌变长、下颔后缩、牙齿不齐、上下唇无法自然闭合等。
孩子健康成长无小事,每一个小小的呼噜声,都值得被温柔倾听。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