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研究


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尽早建立时间观念?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5/2/6 15:38:59 作者:周海丽 浏览次数:1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时间是摸不到、碰不着的,他们对“时间”是毫无概念的。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起时间观念呢?

      问:小年龄段的孩子是完全不能感觉到时间的流逝吗?

      答: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要理解时间的计划,对时间具有估算能力,需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确实对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模糊。他既不理解“一会儿”“好长时间”到底是多久,也很难确切地知道“15分钟”“好几天”究竟有多长。孩子只能通过一天的日常生活、白昼的变化等粗略地知道时间。比如,“天黑的时候”“吃晚饭的时候”“出去玩的时间”等。

      所以,当我们和他们说“快一点,就剩5分钟了”,或是“再玩10分钟要回家了”这样的话时,他们往往无法理解。

除了因为对时间没有概念,孩子做事拖拉、不遵守时间约定还有可能是因为自制力尚未形成,手头正在做的事情自己太喜欢了,而爸爸妈妈让自己要去做的另外一件事并不吸引自己,自己也并没有做好投入另一件事情的准备。

比如,虽然知道应该准备下一场活动了,但宝宝手头的事情他很喜欢——好看的动画片、喜欢玩的玩具等等,这些东西实在不愿意放下,所以他就会无限制拖延。亦或是要去参加一些聚会,面对自己喜欢的活动,有些宝宝迫不及待地赶过去,一刻也不愿耽误;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活动,宝宝就会开始故意磨蹭:他可能借口要看绘本、穿球鞋,甚至要拉臭臭等等,拖延一刻是一刻。

       以上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做事磨蹭,不遵守时间约定。

      问: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尽早建立时间观念?

      答:家有学龄前的孩子的家庭,可以试试这些方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制订作息时间表:和孩子一起按顺序列出一天要做的事情和做事的时间,比如起床时间、洗漱时间、吃饭时间、游戏时间等等。每天记录一下完成每件事情的具体时间,这样就可以看出哪天按时完成、哪天有进步。为了增加趣味性和利于孩子理解,时间表的设计一定要是游戏化、具有场景模式化的,既有带入感,又有游戏化的场景,才能够让孩子们更愿意配合执行。例如:可以用卡通画作为每件事情的标记,比如用牙刷表示洗漱,画钟表来表示时间等等。

为孩子营造安静的做事环境:孩子做事时,要把玩具先收起来,关上电视、音响,我们大人也尽量做些安静的事情,让孩子专心。

       选择一些事项和孩子比赛:和他比一比谁穿衣服快、收拾东西快等,让他加强时间观念。

借助一些时间提醒工具提醒孩子注意时间:比如说小闹钟、计时器、沙漏等,这些都是有提醒功能的工具,而且是孩子们能看得到、听得到,也可以让孩子感觉到时间长短的工具。利用这些工具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做的事情,“规定时间”在孩子这里将变得更具象。

最后还想提醒一下大家,学龄前的孩子做事磨蹭、拖拉,往往是因为他们的某些动作不熟练,不容易做快、做好。因此,爸爸妈妈可以在日常多多注意培养和锻炼一下孩子的动手能力,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提高效率。

内容支持:《家庭育儿百科》《父母必读》杂志

专家支持:刘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系副教授

来源:北京市计划生育协会

责任编辑: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