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高考之后:一场痛并快乐的告别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5/6/11 8:49:45 作者:王爱勤 浏览次数:59

高考之后:一场痛并快乐的告别

高考,不仅仅是一场决定未来方向的重要考试,它更是孩子人生中庄重的成人礼,是一场充满感慨的盛大告别仪式。这个时刻,父母只剩下背影,故乡只剩下冬夏的更迭。

就在这两天,高考成绩陆陆续续地公布出来了,真是有人满心欢喜,有人满心忧愁。

有家长满怀感慨地跟我留言说道:“我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儿子考得出乎意料的好,按说我应该替他感到高兴才对,可一想到他马上要去那么遥远的地方读书,心里就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高考过后,你再也瞧不见书桌前那个全神贯注学习的熟悉身影,回到家中再也聆听不到那一声让人心安的亲切呼唤,清晨再也无法温柔地叫他起床,深夜更是无法轻轻替他盖好掉落的被子。甚至那些曾经充满火药味的争吵和令人烦恼的琐碎日子,都终究会一去不复返,只留在记忆的深处。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缘分,有时深,有时浅,但最终都指向了两个字——分离。

当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他承载着我们全家满满的期盼。我拖着挣扎在虚弱边缘的身子接过他,仅仅一眼,我就无比清晰地明白,怀里这个皱皱巴巴的小家伙,将会是我一生的牵挂。

我陪伴着他共同度过了无数个人生的第一次:

第一次艰难地断奶,

第一次勇敢地迈出脚步,

第一次打针时的哇哇大哭,

第一次充满欢乐的生日聚会,

第一次艰辛却有趣的爬山之旅……

而他也总是像个小跟屁虫一样特别黏着我。

那一年,孩子 7 岁,开启了他的小学生涯。

他每天早上 8 点准时踏入校门,下午 5 点放学回家,晚上 10 点准时进入甜美的梦乡。

除去准备一日三餐、接送他上下学的时间,我们每天能够亲密相处的时间一下子急剧缩短到了仅仅 4 个小时。

曾经充满温馨欢乐的家庭氛围,因为一场家庭作业,有时会从其乐融融瞬间变成硝烟弥漫的“战场”。

那一年,孩子 13 岁,步入了初中阶段。

他每天都要上晚自习,等回到家,再吃个饭,基本也就8点了。

值得庆幸的是,他终于开窍了一些,不用我再逼着吼着去写作业了。

我每天晚上的日常也开始变得单一:做饭、陪他吃饭、给他房间送水果、催他睡觉。

那一年,孩子 15 岁,升入了高中。

由于学业的日益繁重,他变得愈发忙碌了,家里到学校的路途比较遥远,他不得不选择住校,只有每周末才能回到温暖的家。

那一年,孩子 18 岁。

孩子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从此与家相隔千里。孩子不断地长大了,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短,越来越少……

就像网上那段让人感慨万千的话所说的:

7 岁以前,家对于孩子而言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7 12 岁,家仅仅是每个夜晚;

13 18 岁,家变成了周末的短暂停留;

18 22 岁,家就只剩下寒暑假那为数不多的时光;

22 岁以后,家或许就只是春节那短暂的团聚时刻……

养育一个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场充满无奈与不舍的渐行渐远的目送。满心期盼着他的出生,满心期待着他的长大,满心渴盼着他的成才,终于盼到他能够展翅高飞的这一天,可孩子却从此越飞越远,犹如那断了线的风筝。

就像一位知名作家曾经深情地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之间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为人父母,终究会深深地明白:对于孩子那份最深沉的爱,并不是将他紧紧地束缚在自己的身边;而是用尽全身的力气把他推往更广阔的天地,送他去努力读书、勇敢地远行、助力他越飞越高,成为更加出色的自己。因为我的爱永远属于你,而你属于那充满无限可能的美好的明天。

如今,趁着孩子尚且还在身边,让我们无比珍惜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吧!

 

 

(来自网络)

 


高考,不仅仅是一场决定未来方向的重要考试,它更是孩子人生中庄重的成人礼,是一场充满感慨的盛大告别仪式。这个时刻,父母只剩下背影,故乡只剩下冬夏的更迭。

就在这两天,高考成绩陆陆续续地公布出来了,真是有人满心欢喜,有人满心忧愁。

有家长满怀感慨地跟我留言说道:“我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儿子考得出乎意料的好,按说我应该替他感到高兴才对,可一想到他马上要去那么遥远的地方读书,心里就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高考过后,你再也瞧不见书桌前那个全神贯注学习的熟悉身影,回到家中再也聆听不到那一声让人心安的亲切呼唤,清晨再也无法温柔地叫他起床,深夜更是无法轻轻替他盖好掉落的被子。甚至那些曾经充满火药味的争吵和令人烦恼的琐碎日子,都终究会一去不复返,只留在记忆的深处。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缘分,有时深,有时浅,但最终都指向了两个字——分离。

当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他承载着我们全家满满的期盼。我拖着挣扎在虚弱边缘的身子接过他,仅仅一眼,我就无比清晰地明白,怀里这个皱皱巴巴的小家伙,将会是我一生的牵挂。

我陪伴着他共同度过了无数个人生的第一次:

第一次艰难地断奶,

第一次勇敢地迈出脚步,

第一次打针时的哇哇大哭,

第一次充满欢乐的生日聚会,

第一次艰辛却有趣的爬山之旅……

而他也总是像个小跟屁虫一样特别黏着我。

那一年,孩子 7 岁,开启了他的小学生涯。

他每天早上 8 点准时踏入校门,下午 5 点放学回家,晚上 10 点准时进入甜美的梦乡。

除去准备一日三餐、接送他上下学的时间,我们每天能够亲密相处的时间一下子急剧缩短到了仅仅 4 个小时。

曾经充满温馨欢乐的家庭氛围,因为一场家庭作业,有时会从其乐融融瞬间变成硝烟弥漫的“战场”。

那一年,孩子 13 岁,步入了初中阶段。

他每天都要上晚自习,等回到家,再吃个饭,基本也就8点了。

值得庆幸的是,他终于开窍了一些,不用我再逼着吼着去写作业了。

我每天晚上的日常也开始变得单一:做饭、陪他吃饭、给他房间送水果、催他睡觉。

那一年,孩子 15 岁,升入了高中。

由于学业的日益繁重,他变得愈发忙碌了,家里到学校的路途比较遥远,他不得不选择住校,只有每周末才能回到温暖的家。

那一年,孩子 18 岁。

孩子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从此与家相隔千里。孩子不断地长大了,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短,越来越少……

就像网上那段让人感慨万千的话所说的:

7 岁以前,家对于孩子而言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7 12 岁,家仅仅是每个夜晚;

13 18 岁,家变成了周末的短暂停留;

18 22 岁,家就只剩下寒暑假那为数不多的时光;

22 岁以后,家或许就只是春节那短暂的团聚时刻……

养育一个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场充满无奈与不舍的渐行渐远的目送。满心期盼着他的出生,满心期待着他的长大,满心渴盼着他的成才,终于盼到他能够展翅高飞的这一天,可孩子却从此越飞越远,犹如那断了线的风筝。

就像一位知名作家曾经深情地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之间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为人父母,终究会深深地明白:对于孩子那份最深沉的爱,并不是将他紧紧地束缚在自己的身边;而是用尽全身的力气把他推往更广阔的天地,送他去努力读书、勇敢地远行、助力他越飞越高,成为更加出色的自己。因为我的爱永远属于你,而你属于那充满无限可能的美好的明天。

如今,趁着孩子尚且还在身边,让我们无比珍惜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吧!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