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家教


夏季幼儿传染病防治措施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5/5/7 14:17:26 作者:王庆慧 浏览次数:97

夏季幼儿传染病防治措施

夏季是幼儿传染病高发期,由于高温潮湿、蚊虫滋生、饮食卫生风险增加,加上幼儿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染各类传染病。以下是常见夏季幼儿传染病及防治措施:

  一、常见夏季幼儿传染病

  1. 手足口病

   - 病原体:柯萨奇病毒、EV71型肠道病毒。 

   - 症状:发热,口腔、手、足部疱疹或皮疹,可能伴食欲不振。 

   -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

  2. 疱疹性咽峡炎 

   - 病原体:肠道病毒(与手足口病类似)。 

   - 症状:突发高热,咽部出现灰白色疱疹,疼痛明显。 

  3. 细菌性痢疾 

   - 病原体:志贺氏菌。 

   - 症状: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呕吐。 

   - 传播途径:污染的食物或水。 

  4. 诺如病毒感染(急性胃肠炎) 

   - 症状:呕吐、水样腹泻、低热,易在托幼机构暴发。 

  5. 乙型脑炎 

   - 病原体:乙脑病毒(蚊媒传播)。 

   - 症状:高热、头痛、呕吐,严重者可抽搐或昏迷。 

  6. 红眼病(急性结膜炎) 

   - 症状:眼睛红肿、分泌物增多,传染性强。 

  二、预防措施

  1. 个人卫生

   - 教育孩子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 避免用手揉眼睛、抠鼻子。 

  2. 饮食安全 

   - 食物彻底煮熟,避免生冷、变质食物。 

   - 水果洗净去皮,不喝生水。 

   - 餐具、奶瓶定期高温消毒。 

  3. 环境卫生 

   - 室内通风,空调滤网定期清洁。 

   - 及时清理垃圾,防蚊防蝇(纱窗、蚊帐、驱蚊液)。 

   - 玩具、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每日消毒。 

  4. 避免聚集感染

   - 传染病流行期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如游乐场、游泳池)。 

   - 患儿需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如手足口病需隔离2周)。 

  5. 疫苗接种

   - 接种EV71疫苗(预防重症手足口病)、乙脑疫苗、流感疫苗等。 

  三、护理与就医建议

  1. 居家护理 

   - 发热时物理降温(温水擦浴),补充水分,饮食清淡(如粥、面条)。 

   -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避免酸性、坚硬食物刺激口腔。 

  2. 及时就医

   - 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 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抽搐。 

   - 呕吐腹泻导致脱水(尿量减少、眼窝凹陷)。 

   - 皮疹伴随出血或快速扩散。 

  四、家长注意事项

- 不擅自使用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 患儿粪便、呕吐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 托幼机构晨检中发现疑似病例应隔离并通知家长。 

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处理,可有效降低幼儿感染风险。夏季尤其需关注孩子的卫生习惯和饮食安全,增强免疫力。

 

                                                                                    (此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