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


发挥好家校社共育咨询室的示范效应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4/12/2 14:50:37 作者:周海丽 浏览次数:9

发挥好家校社共育咨询室的示范效应

中国教育报2023-12-13

作者:马金祥

近年来,北京市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据人民网报道,截至2022年,北京全市共建设家校社共育咨询室120个,累计开展家校社共育调查、讲座、活动、咨询9100余次,并配备组建由“五老”、教师、社区工作人员、家长和具有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经验的相关专家组成的“专业人才智库”,免费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服务。

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建设是北京市为促进家庭教育、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有益尝试。一方面,咨询室为家校社共育实践提供阵地,促进家校社在互信基础上共同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责任,协力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另一方面,咨询室激发社区活力、链接各种渠道、统筹多方资源,与学校合作、给老师支持、为家庭服务、促社区联系。这在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同时,切实解决了家庭教育问题,也在为孩子开辟活动空间的同时,促进了社会关系和谐。

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建设提供了打通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最后一公里”的北京经验,是解开家庭教育“心结”的有力抓手。咨询室工作要“切口小”,从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个性化指导出发,重点深挖现实中学生的成长难题和家长的育儿难题,促进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咨询室建设要“定位准”,精准聚焦解决家庭教育问题,围绕网络沉迷、辍学危机、亲子矛盾等诸多具体的教育问题,面对面提供指导,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咨询室发展要“工作实”,配备共育功能区及必要设施设备,建立“把脉问诊、专业指导、跟踪回访”的咨询机制,引入社会资源、组建专家团队,为共育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使家庭的教育需求能够得到切实回应。

共育咨询服务如何更好地做进家长的心坎里?家校社如何更好地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怎样推动家校社协同共育“北京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落地?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是进一步完善家校社共育咨询室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咨询室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完善功能区室建设,保证咨询室基本功能的实现。完善咨询室监管机制,定期对咨询室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难点问题开展研究、总结经验、加强指导。完善咨询室退出机制,未按要求开展活动或严重违反有关规定的咨询室应及时退出。

二是进一步加强各主体协同建设,统筹整合三方资源。加强社区与学校、家庭的协同,教育系统关工委和区关工委的协同,统筹区内资源,切实提供老百姓推门可见、服务可感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加强家校社共育咨询室与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密切联系,使家校社共育咨询室与家长学校、家长讲堂、家长会、家访制度等家庭教育指导体系相互衔接、相互补充。通过各展优势、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切实增强育人合力。加强咨询室建设和“五老助‘双减’”等教育政策的协同推进,推动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是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人才。继续推进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学科建设,巩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专业和实践基础。通过多种有效举措,扩大兼职人员队伍资源库,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业过硬的专兼职人员队伍。同时,开展更多系统性和专业性的培训,加强各区之间互学互鉴,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整体专业化水平。

四是进一步加强宣传,挖掘典型经验并进一步推广。推动各区、各试点单位充分挖掘优势,借助宣传片、网站、公众号、宣传栏等载体或平台,对家校社共育咨询室的各项工作进行宣传。系统化推进全市咨询室建设工作,并将可行性经验进一步向外推广至全国,发挥北京经验的示范性效应。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组织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