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
家校社协同发力 推进劳动教育更好发展
家校社协同发力 推进劳动教育更好发展
中国教育报2024-12-13
作者:杨昊杰
近日,由华南师范大学与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共同主办的“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 深化推进劳动教育校家社协同”学术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以及一线教师近400人参与。前不久,北京市教委、北京教科院发布《北京市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清单编制与实施说明》,指导中小学校“一校一策”,科学、合理编制劳动教育清单,规范、有效落实劳动教育各项任务。全国多地教育部门积极拓展劳动教育途径和资源,旨在凝聚家校社合力,推进劳动教育更好发展。
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明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今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均对校家社协同育人提出法律、规划和操作层面的要求,为打造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新蓝图提供了重要法规依据。
家校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优化制度供给和畅通机制运行为两翼。在推进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中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构建中小学全过程贯通的劳动教育体系。要优化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制度供给。近年来,教育部联合多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在顶层制度方面为各地作出了示范,各地要以此为遵循、结合区域实际做好省市级协同育人制度方案的研究制定,并督促家校社各方落实好制度要求。要畅通协同育人机制运行。机制的生命力在于运行,家庭要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开展多种家庭劳动、父母身体力行示范等方面下功夫;学校要在树立正确劳育观、创新劳育课程设置、搭建融合实践平台等方面做功课;政府要从顶层设计、资源供给、明晰职责等方面促落实;社区要从营造劳动氛围、增加劳动场景、培训劳动技能等方面打配合,节节相连、环环相扣,让机制顺畅稳定运行。
家校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要坚持以发现好奇心、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性为基点。众多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在不同场合都曾指出,好奇心是自己进入科学世界探索自然奥秘的起点,这也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要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关键在于家校社各方能够在学生劳动、动手过程中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帮助激发学生想象力,不断鼓励和助推学生把奇思妙想融入到进一步知识学习和实践探求中去,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目标,为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奠基。
家校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要坚持以理念一致性、行动协调性、实效可评性为基本。当前,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明确了劳动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素养要求、实施等,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家校社理念、行动和实效的协同。接下来,要研制普通高中阶段劳动课程标准,进一步细化家校社协同深化劳动教育的理念、行动、实效的基本要求,注重高中与大学的劳动教育在学段、方式、内容等方面的衔接。高校要积极推动大学本科阶段劳动教育实施,大学生更要充分认识到人的本质活动是劳动,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要切实用劳动实践为健康美好生活护航。
家校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要坚持以建设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系列课程教材为基础。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将德智体美“四育”全方位作用于劳动实践之中,体现了“五育”并举的科学性和贯通性。全社会要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浓厚氛围,家校社要协同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尊重劳动,在劳动中树德、增智、强体、育美,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亚南